2018年6月9日 星期六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revised)


          「立恆志」像一棵堅毅的大樹,儘管永遠佇立在同個位置,卻能在狂風暴雨中屹立不搖,「恆立志」就是四海為家的蒲公英,看似在哪都能落腳,跟卻紮的不深。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在倉促短暫的青春年華裡,誰不渴望綻放璀璨的光芒?誰不想在人生舞台上大放異彩?而志向就是帶我們通往那佳美之地的通關密語,藉由聆聽內在的聲音,與帶著不畏萬人抵擋的勇氣,我們可以穩穩站立,在甚囂塵上中,朝著名為志向的標竿直跑。
       小時候的我,最喜歡醉心在文字的世界中,但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紛至沓來,文字,於我不再像兒時一般的溫暖而純粹,反而成了冰冷的刀劍鎧甲,只為了讓我能在考試壓力中苟延殘喘。儘管上了大學後,升學壓力不再喧囂,但突如其來的自由,也讓我頓失重心。眼睜睜看著身邊都朝著他們的志向勇往直前時,找不到自己方向的我,不甘落後於同學的步伐,陸陸續續為自己設立了許多志向,甚至期待在「恆立志」的地圖上找到自己的定位。以「突破」之名我進入了許多從前壓根都不會參加的社團,以「建立人脈」之名我強迫自己戴上強顏歡笑的面具穿梭陌生的面孔裡,每天在社群軟體中用膚淺的文字跟繽紛的圖片製造自己過得很精彩的幻象,沉浸在鎂光燈包裝的志向裡的我,越來越迷失,早已失去那份喜愛寫作的初心。
        直到偶然間,看見了主演《鐵達尼號》的凱特.溫斯雷分享她堅持志向的故事。身材豐腴的凱特演藝生涯中飽受挫折,儘管外界噓聲不斷,凱特卻從不為他人標準所阻擋。與其被外解標準套牢,凱特選擇相信自己熱愛演戲的「初心」,在逆境中用恆心與努力堅固了自己的演藝夢,最終樹立了「君子恆立志」的典範。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透過凱特的故事,我再迷惘中重新省思了「志向」對於自己的意義。漫漫人生道路上,我們無法阻止議論紛紛的壓力在耳邊盤旋,也難以脫離社會價值觀既有的框架,但唯有耐心傾聽自己的初心,跟不畏旁人眼光的勇氣,才能使志向昇華為「恆志」,在任何艱難與挑戰中,都能像棵大樹一樣,屹立不搖。

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

          「立恆志」像一棵堅毅的大樹,儘管永遠佇立在同個位置,卻能在狂風暴雨中屹立不搖,「恆立志」就是四海為家的蒲公英,看似在哪都能落腳,跟卻紮的不深。君子立恆志,小人恆立志,在倉促短暫的青春年華裡,誰不渴望綻放璀璨的光芒?誰不想在人生舞台上大放異彩呢?而志向就是帶我們通往那佳美之地的通關密語,差別有些人或急於表現自己,或過度在意外界眼光,心的方向永遠都在漂浮不定;也有些人甘心靜默再沒沒無聞角落中努力,就算外界噓聲不斷,也深信內心的初衷。「立恆志」首先需要仔細聆聽內在的聲音,再來就是不畏萬人抵擋的勇氣與堅持,唯有如此,才能在甚囂塵上之中,穩穩站立,朝者標竿直跑。
       如果說,人生從一張白紙開始,初衷就是最早用鉛筆描繪出的紋路,在成長過程中,不段堆上一層又一層的色彩。有的紋路在散亂的顏色中,不再清晰;有的紋路跟色彩互為相應,成了一章輪廓清楚的風景畫。小時候的我,最喜歡醉心再文字的世界中。有時讀著前人的著作,讓他們帶我到另一個時空的想像中旅行,有時也喜歡書寫,讓文字的溫度保存某個片刻中最真誠的感動。但隨著升學考試的壓力紛至沓來,文字,於我不再像兒時一般的溫暖而純粹,反而成了冰冷的刀劍鎧甲,只為了讓我能在考試壓力中苟延殘喘。
      終於,上了大學後,升學壓力不再喧囂,但突如其來的自由,也讓我頓失重心。身邊同學似乎都明白自己的志向,他們在社團中享受,在各項競賽活躍,甚至開始在為來的藍圖中馳騁,我卻找不到自己的定位,但又急於想趕上同學的步伐,幻想自己有一天也能成為奪目的星星。彷彿步入了一個虛幻的世界,以「突破」之名我進入了許多從前壓根都不會參加的社團,以「建立人脈」之名我強迫自己戴上強顏歡笑的面具穿梭陌生的面孔裡,每天在社群軟體中用膚淺的文字跟繽紛的圖片催眠自己過得很精彩,卻又在將真實的感受囚禁在不見天日的日記本中,在夜裡暗自垂淚。原以為能讓我找到志向的多方涉略,總有一天能帶我走出混沌,結果竟是越發迷失其中。
     難過之餘,我突然想起,鐵達尼號女主角凱特.溫斯雷在電影頒獎中的致詞中分享的故事,從小身材豐腴的她,走在演藝界的路途上從來都不被看好,甚至也被自己的指導老師輕看,她說,除非凱特願意接受飾演胖女生的角色,否則他在這個生態圈中難有生存的餘地。儘管外界噓聲不斷,凱特卻從不為他人標準所阻擋,因為知道自己的劣勢,她拿到劇本時,比誰都認真的揣摩角色的心境。多年來沉沉地耕耘,默默地往前,她的恆志,終將她帶至今日的領獎台。
    人,總是極力想掙脫現況,另尋一片自己的天空,筋疲力盡後才發現,原本的天空最藍。與其沉淪在想成為鎂光燈焦點的想望中,我更想在試著憑著初衷,在這個世界裡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不為茫茫人海中的炫目光彩所惑昧,而是讓初衷在心裡種出一顆屹立不搖的大樹。

2018年5月31日 星期四

走自己的路(finalized)


走自己的路
    走自己的路,於我而言,就像是踏上一個沒有盡頭的旅程,像騎單車一樣,在不停歇的腳步中取得平衡,不為迷人的美景佇足,也不被路途的艱難所困。就像賈伯斯在他著名的演講中說的結語:「持續找尋,別安於現況。(keep looking, don’t settle)」。持續找尋,需要不怕孤身一人的「勇氣」和挫折也無法擊垮的「堅持」。藉由勇氣與堅持,我們能夠在山窮水盡疑無路的時候,發現柳暗花明又一村。
    翻開日記的扉頁,當時的汗水仍有餘溫。回想起國高中的求學歲月,其實正像是一趟單車之旅,大家循著一樣的路標,一樣的軌跡爬升到大學。初從偏鄉學校畢業,帶著老師同學的祝褔和對自己滿滿的肯定來到台北就學的我,當時並不知道將迎接我的是何其艱鉅的競爭氛圍,是徹底粉碎自信的萬丈深淵。在跟大學同學過程中,那原先自認為「足夠」的世界,在這五光十色的校園裡,竟是如此的「匱乏」。於是我開始了早出晚歸的生活,不假思索的參於許多社團和系上的活動,沒有考慮自己的能力與需要,只為了在這茫茫大海中找到可以填補心中那份匱乏的足夠,反而在過程中大受挫折。害怕落後同學的恐懼,像一副沉重的枷鎖,桎梏我的靈魂,掐扼我的喉頭,使我溺斃在黑暗中。
     但最後還是發現了,儘管校園生活像是一大團的跟團旅遊,但學習的旅程,終究是自己的。他們也許成為了指引方向的路標,但決定邁出步伐與否的卻是自己。而當我發在這裡發現的愈多,也就愈是看見自己的渺小跟不足。不甘為挫敗給擊垮,也不安於停留在安逸的我,最後發現,自己的路上似乎沒有終點,只有持續找尋,並隨時期待下個路口將帶給我的驚喜。就像當年從不停下腳步,不斷尋找自己方向的賈伯斯一樣,哈佛輟學後,意外的帶他來到文學院旁聽世俗標準看似「不實用」的書法課,但那堂課的所學最終卻成就了蘋果電腦獨樹一格的字體輸入法。從自己創辦的蘋果公司被同夥人開除,讓他重新出發再創辦一間小公司NeXT,並在過程中遇見未來將成為他堅實後盾的妻子,隨著公司規模不斷擴展,最後甚至重新買下最早開除他的蘋果公司。賈伯斯這戲劇性的一生,彷彿穿梭在危機與轉機之間的高山低谷,因為他持續地向前,從不停留,才能在大漠絕
境,發現那一直都在等著他的的綠洲。
      人要有挑戰,才能感動不斷。走在自己的路上,感覺就像在騎單車一樣。沿途景色不斷流逝,但旅人腳步從不歇息,無論歷經何等困難,無論一路上的風景多麼令人留連忘返,我們都要持續前進,因為只有在雙腳不斷踩踏的同時,才能維持平衡。

2018年5月30日 星期三

你"讀完"了嗎?


今天的Wednesday with KT的情境恰似《少年維特的煩惱》
念書碰到瓶頸,有點找不到方向的小A大吐近日的挫折與苦水。大A則像是clinic裡的心理師,眉頭深鎖的試圖從小A散亂的描述中,重新為小A做歸納整理。

A:
今天我們讀的是詩篇39篇,這一段經文是在描述什麼樣的情境?

A:
失去,像是在描述一個人害怕失去他所重視的東西的恐懼。特別有感觸的是第4567節,它們讓我想到約伯記1:12所說的「賞賜也是耶和華,收取也是耶和華,他的名是應當稱頌的。」因為這幾段經文都在訴諸身為凡人的我們的有限,以及屬世榮耀、財寶的稍縱即逝,所以我們應該要懂得不被這些俗務給惑昧,要能夠把焦點放在上帝身上。這些世俗的東西,不管是得著或失去,從來也都不是我們的。

A:
這麼聽起來好像有點消極。

A:
對呀。這些問題最近也深深困擾者我!你說「消極」嗎?
其實我真的會有這樣的感覺耶!如果說種植、收取都在乎上帝的話,我們為什麼要這麼拼命?
道理我是懂得,但總覺得自己有點loss of direction,儘管理智上部段說服自己,不用過度的在意考試結果,而是看重努力的過程。但總覺得大腦、下意識都很不聽使喚。這幾天念書也剛好碰到瓶頸,我不知道自己是否真的有「讀完」,一樣的東西重複這麼多遍,只覺得越來越乏味,越來越坐不住。

只覺得當前,似乎有個強烈的ego像桎梏般的把我困住。我感覺自己是個既自大又自卑的人,好像很擔心沒有考上台大,就是徹底否定我這個人。(但其實根本不會是這樣的),近幾天,或許也因為開始進入倒數的歲月,開始會緊張了,我隱約有種自己在退化的感覺,似乎,突然間不會用MECE整理東西了。

A:
好吧!你如何定義「讀完」。

A:
就是把短期記憶和感官記憶,徹底地轉換成長期記憶的方式儲存在腦海裡。In other words就是一種能夠活用自如的感覺。

話說,你覺得我忘記MECE怎麼辦? 重新回去翻書嗎? 還是重新回想自己的使用方式。我發覺自己只要在接受其他資訊的刺激之後,而且發現原先的方法不在適用的時候,就會有種迷失方向,甚至是站不住腳的感覺,這到底怎麼辦才好?

A:
也許沒有「讀完」的一天。但我想更重要的是,你能夠在每次複習的時候,都能有新的感受,新的發現。重複讀一樣的東西不會進步。如果每次讀書,都當作是在讀一本新書,不斷有新發現才能讓視野更加寬廣。
至於MECE阿,你可以回頭過去在看一遍。(A作勢在大腦周遭畫了個圈)但你要認真想想,他之所以讓現在的你感覺到匱乏或瓶頸的原因。

A:
Transparency那一篇文章也引發我不少的思考。我想,作者有意區別FactInterpretation,這兩者不得混淆。雖說後現代思想所強調的free speech的初心是為了能容納更多元的意見,但當這種自由過度氾濫,甚至無限上綱的時候,就會產生所謂的Fake news。作者在文章末段也特別強調了Argument,擁有立場的重要。
Argument就像是一個主軸或大方向,可以輔以supporting details讓整個論點得以完整。迷失在梢枝末節是危險的,沒有立場不僅容易迷失方向,更是容易讓無限上綱的scraps最終堆疊成為人詬病的民粹主義。

其實看完了那篇文章之後,也反思了許多自己的生活方式。
儘管我向來都期許自己能夠成為一個open minded,接納各種意見的人,但看完這篇文章之後,總覺得在所謂的free speech之前似乎總有一些前提。

A:
恩,那篇文章我看到的也是他對於Free似乎有不太一樣的見解。

A: (快崩潰)
這就是我覺得人生好難好難的地方,某些理念終將被推翻或prove inadequate。有時候真的覺得身為人的我們好渺小,實在不知道該相信些什麼。

A:
但你是否還記得孫悟空的故事呢?
即便他逃不出如來的手掌心,他也還是能夠七十二變阿。

2018年5月25日 星期五

Review: Battle for the “Soul of America” It is as old as America, one historian noted (3rd revision)



Glossary:
1. Secessionist
2. fealty
3. demagogic
4. deplorable
5. adroit
6. entreat

The article opened with the invocation to one of the most famous sentences quoted by Abraham Lincoln which goes like:

The mystic chords of memory, stretching from every battlefield and patriot grave to every living heart and hearthstone all over this broad land, will yet swell the chorus of the Union, when again touched, as surely they will be, by the better angels of our nature.”

Lincoln was referring to the tension between the South and North just before the outbreak of the Civil War. By describing the South and the North as the “swelling in the chorus of union”, it is evident the President had hope for the division of the country to resolve be put to an end and eventually reunited through the better angel of our nature or the historical bond that once held us so close together.

What is the better angel of our nature?

In my humble opinion, it is the peaceful life that we all long for in the deep side of our hearts. We grew up reading plenty of literary works either documenting or depict “war” and “dispute” as their theme. Whether the story ends in peace or sorrow, they all reminded us of the fact that, no matter how disagreeable our rival seems and how firmly we believe our claim to be, both perspectives were only partial truth of the whole picture. Taking the shield of Achilles as an example, by depicting the two cites, one in peace and the other besieged by war, Homer reminded us the blood scene we see in the Iliad only took up half of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shield. While both sides, the Greek and the Trojan, have much to say for each of their claims, we can’t neglect the tremendous price they both pay and the peaceful life that they renounced. Why did they fight? Weren’t they all fighting for peace that rooted so deeply by the better angels within themselves?

 I think our self-righteous hindered the better angel.  The law God put in our inward part and is written in our heart.  We deny the better angel

Throughout the history of America, each president and the people have always seemed to strive for a social reform and equality, or the “vital center” as Mecham put it in his book “the soul of America”.

Quote

It is a public philosophy akin to what Schlesinger described as the politics of “the vital center,” devoted to egalitarian reform but disbelieving in human perfection, fierce in its advocacy but humble in the face of human folly.

Unquote

It seems, despite our greatest effort or well intention, there are always setbacks, or even our own weakness, stand in the way. Covering from the old days to now, from the forming of Confederate State of America to the current unwelcoming policy of Trump, our souls are still struggling to reach the chorus of the union.

In his book “the souls of America”, Mecham returns to the other moment of our history when fears and division were rampant. By doing so he reminds us that the current political confusion is not unprecedented. Mecham also provides history with the lesson for the present, judging the past in its own terms rather than settling on easy sententious account of the right-thinking.


In concluding remarks, he pointed out that the history did not bring an easy triumph. Thus, it makes sense to recall, as Meacham does, Lincoln’s invocation of our better angels in his First Inaugural. To fight for the national ideal or our souls requires more than the angel of our nature.

2018年3月30日 星期五

蘇菲的世界 觀後心得


看完電影,望著白紙上支離破碎的潦草字跡,我有些錯愕的發現,儘管自己很認真的做筆記了,對於電影的意涵,仍舊是摸不著頭緒。許多環節令人想不透,最後嘉年華般的結局,更是讓我忍不住懷疑導演不負責任,沒有給觀眾一個很好的交代。眼看報告死線將至,仍舊滿腹疑問的我,惴惴不安的望著Word的空白頁面發呆。

為了轉移焦慮的心情,我順手拿起床邊的《被討厭的勇氣》來讀。說也神奇,讀著讀著,竟然就發現了一些能跟電影有所呼應的觀點。甚至一些曖昧不明的細節和想法,就像雨後天晴的蒼穹一般,開朗了起來。

首先,我們可以先來思考,為什麼作品名稱要叫做《蘇菲的世界》?故事從蘇菲在信箱中收到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件拉開序幕。困惑的蘇菲帶著這個問題去找媽媽,媽媽用一貫的標準答案回答她:「你是蘇菲‧艾姆德森。」然而,蘇菲並不滿足於這個過於簡單化的答案,於是她開始了一場探索自我的奇幻哲學之旅。雖然電影中的哲學演進歷史體現了蘇菲慢慢認識自己的歷程。但所謂「蘇菲的世界」,與其說是一個帶著蘇菲穿越時空的奇幻世界,更確切說起來應該是蘇菲自我成長的故事。也許就有點像創世紀中所謂的太初之時,原本一片渾沌的世界,逐次展開,慢慢有了秩序的歷程。蘇菲的世界,那原本混沌不明的自我,從蘇菲認識哲學到開始學會與自己對話,逐漸開始清晰。我想,作者透過這些小小的暗示,讓讀者和觀眾們開始與自己對話:我們真的知道自己是誰嗎? 我們的內心世界究竟還是一片黑暗渾沌呢?還是已經慢慢透出曙光了呢?

艾伯特老師幫蘇菲上的哲學課從「蘇格拉底的審判」和「柏拉圖的洞穴比喻」講起,怵目驚心的審判和引人深思的比喻,讓我們不得不開始省思所謂標準答案的有限,抑或多數表決的公平性。這些標準答案究竟是誰訂出來的?所謂的主流思想難道沒有被質疑的空間或它的有限嗎?不管在審判或是比喻中,很不幸地,我們看到異議分子被拒絕,甚至置於死地。這或許能夠呼應到《被討厭的勇氣》所提及的「改變的勇氣」。多數人往往害怕既定的價值觀被顛覆,彷彿既有的認知一旦被顛覆就是在一場鬥爭中落敗似的,所以寧願長久停留在洞穴中,而不願改變。

艾伯特的哲學課循著時間軸的前進,一步步地從中世紀哲學推演到近代哲學。中世紀的哲學發展受惠於印刷術的普及,當普羅大眾也能輕易地接觸知識時,他們便會開始質疑教會的權威也看見了教會的腐敗。而近代歐洲各國大革命,還有發表《女性人權宣言》的高奧琳….等,也都是因為人們發現了現行體制的匱乏,進而去思考改變的可能。時空拉回蘇菲的時空,當我們看到蘇菲在課堂上與老師的對峙,就好像重現了中世紀、近代挑戰王權和教權人們,雖說是挑戰權威,但也因為人們開始思考、捍衛自己發表意見的權益,才能推動整個社會的進步。

故事進展到尾聲,蘇菲發現自己的時空停滯了。尋找原因的過程中,蘇菲發現他的時空原來是一位上校寫給她的女兒-席德當作生日禮物的小說。唯有上校讓故事繼續,他們才能夠存活。一番波哲的來到了上校和席德的時空後,卻發現席德和她的家人根本看不到自己。正當沮喪之餘,蘇菲開始懷疑自己的存在究竟是實體的「血肉之軀(Flesh and blood)」還是一種「意識(consciousness)」。正當陷入懊惱之際,她突然想起了笛卡爾的「我思故我在」。原來「存在」並非感官上的知悉,而是當你出現「懷疑」或「思考」的動作時,就是印證了所懷疑的事務的存在。最後,她歡天喜地的跟老師艾伯特說「他們創造了我們,我們創造了他們。」
於是,當蘇菲再次穿越鏡子,準備回到自己的時空的時候,她來到一個彷彿嘉年華一般的空間,在那裏,她所有的家人朋友都開心的迎接她,畫面定格在蘇菲心滿意足的笑容上為影片畫下了句點。這或許也暗示著,此時的蘇菲,因為思想不在被禁錮在標準答案(或說洞穴)裡,而感到海闊天空。

雖然從看完電影到下筆寫心得的過程,我不斷地檢視自己使否也時常落入標準答案的陷阱?儘管在電影最初的蘇菲是以一個拒絕接受標準答案的姿態,去尋找「你是誰」的解答,但在電影尾聲,我們看到蘇菲似乎也尚未走出標準答案的框架,所以,就算艾伯特不願意,他仍是堅持穿越鏡子去到席德跟上校的世界裡,尋找自己存在的意義。但就在發現另一個時空的席德看不到自己跟艾伯特時,蘇菲才逐漸跳脫出標準答案的框架,因為她明白了,不論是她的時空抑或是席德的時空,都不能完全落入所謂的「存在」與「虛無」的分類裡。我們的生活不乏正與反的爭辯:政客口沫橫飛地在電視上互罵、家人朋友間彼此的衝突….有些問題似乎吵了老半天,卻永遠得不到解答。恰巧這幾天讀到了《被討厭的勇氣》,書中提到我們很多時候,並不是在探討問題的是非對錯,而是在爭奪輸贏,但這非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讓我們在人際互動中受傷。唯有當人不落入對錯的權力鬥爭時,才能保持理性,也才能使我們看到更廣闊的視野。

也許就像蘇格拉底所說的:「我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我很無知。」哲學是一門隨時都留有懷疑空間的學科,它幫助我們看見人類的有限。一如黑格爾辯證法中的「正」與「反」,在不同的時空背景下也會有不同的定義。所以我們無法單純以「正」或「反」所衍生出來的SOP來解決問題,因為問題永遠是存在的,而人是有限的。換句話說,如果我們太容易落入正反其中一方的分類,就容易落入標準答案的洞穴裡。即便正與反在不斷對話後,可以達到所謂的「絕對精神」,但那也許也只能是我們窮極一生努力的目標,因為沒有人是完美的。

2018年3月23日 星期五

[03/21 Wednesday with KT]坐在巨人的肩膀上

引用經文:
林前 1:19 就如經上所記、『我要滅絕智慧人的智慧、廢棄聰明人的聰明。』
     1:26 弟兄們哪、可見你們蒙召的、按著肉體有智慧的不多、有能力的不多、有尊貴的也不多.
     1:27  神卻揀選了世上愚拙的、叫有智慧的羞愧.又揀選了世上軟弱的、叫那強壯的羞愧.
     1:28  神也揀選了世上卑賤的、被人厭惡的、以及那無有的、為要廢掉那有的
     1:29 使一切有血氣的、在 神面前一個也不能自誇。
---------------------------------------------------------------------------------------------------------------
     3:19
因這世界的智慧、在 神看是愚拙.如經上記著說、『主叫有智慧的中了自己的詭計。』
     3:20 又說、『主知道智慧人的意念是虛妄的。』
----------------------------------------------------------------------------------------------------------------
Asummarize
    林前4:9 我想 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A:
第一章的27-28節總是給我一種意味深長的感覺,世俗標準裡,愈像是一個魯蛇的人,似乎越能夠親近上帝。因為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不足,所以有更多空間可以虛心學習。你覺得是這樣嗎?

A:
我想這是一個「神揀選」的概念。
還記得你之前氣呼呼地說「我討厭我」嗎?
「我討厭我」是因為你跟世俗標準的elite去比較,因為覺得無法與世界上的人競爭,所以討厭你自己。
然而,「神揀選」應該是一個關乎神的名、神的屬性的概念。I’m that I’m也就是我根據神的律法,我根據他的帶領來呼求。( according to god’s calling that I pray)不要害怕失敗,也別因為不知道而感到羞愧。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這才是你進步的地方(veil of ignorance)。當你聽見,你就會成長。神用他的形象造我們,但我因為我們有罪,所以失去了這樣式,而活出基督,就是要復興這份失去的形象。

A:
真是太激勵人心了! 那我們再從一個較為廣泛的問題討論起好了,你有沒有過覺得自己很渺小的感覺?

A:
我發現你今天選得這麼多段經文,也許可以用林前4:9來總結。

「我想神把我們使徒明明列在末後,好像定死罪的囚犯;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給世人和天使觀看。」

這幾年來,可以說是從天堂掉到地獄。但慚愧的是,明明上帝都將我分別出來了,我還是一直想回去(追求安定)。說到這裡,想跟你分享一下馬可福音10:25跟約翰福音9:2的經文。

「駱駝穿過針的眼,比財主進神的國還容易呢。」
「門徒問耶穌說:拉比,這人生來是瞎眼的,是誰犯了罪?是這人呢?是他父母呢?」
我想,只有那些軟弱的才會為神所用,因為非得在困難的景況下,我們才會認識他,也才會完全交託。就像那時耶穌被釘在十字架時,呼天搶地的禱告一樣“以利!以利!拉馬撒巴各大尼”

只有在困難當中,才看得到自己的渺小

A
你小時候的夢想是什麼?

A
Race car driver

A
Steve Jobs曾說:「你的時間是有限的,因此別浪費時間活在其他人的期待中,別受限於教條或他人的眼光,也別讓外界紛擾的噪音掩蓋你內心的聲音。最重要的是,鼓起勇氣追隨你的心和直覺,他們已經知道你渴望成為什麼樣的人。其他的聲音與事物都是次要的。」

這或許是個無解的問題,但你如何區別自己的聲音跟上帝的聲音呢?

A:
誰定義你的夢想? How to define dream?難道是Better than others?
這樣的話,You limit yourself
要知道就算你一無所有,你也要有夢想。就像我稍早跟你分享的文章,去上大學 不是學技術,不是critical thinking而是如何去 sustain the meaning of life

Quote

But the value of what we study, of what we teach and what we learn, is that such learning can help keep the human spirit alive — alive and alert to possibilities that lie beyond our present horizons.

Unquote

(出處: Holding on What Makes Us Human: https://www.chronicle.com/article/Holding-On-to-What-Makes-Us/237381)

A:
儘管時間可能來不及,但還是希望你能夠在網誌上與我分享,你是否有過覺得自己坐在巨人肩膀上的經驗呢? 像我很多時候都覺得老爸是我的巨人呢!因為常常在跟老爸的對話中,我都會看到自己視野的狹隘。

A:
這我可要好好想想。時間也差不多了,我們今天先禱告吧!


[後記]
禮拜結束後,小A為了最近無法專心念書,感到沮喪。她告訴大A,她覺得最恐怖的不是功課多,也不是功課難,而是在什麼都還沒開始前,就已經抱持著抗拒的心情。
A聽完小A的傾訴,頓了頓,說:
「也許你從前念淡商是好的,即使知道自己跟建中、北一女的不能比。但在那個環境裡,你可以自在地做自己,可以腳踏實地的為自己努力。不會像現在一樣,隨時都怕輸。什麼都想做,結果什麼都做不好。」

A聽了心暖暖的,在夜裡寫下:

親愛的老爸 

原來你心機也頗重,居然要馬屁精先打頭陣?!
!其實我本來也是想先參考一下你的「道行」,再來試圖尋找可以相呼應的記憶。想不到詭計竟然被你視穿!!!嘖嘖嘖!!

關於「坐在巨人的肩膀上」這主題,其實是已經發想許久,卻因為怠惰而遲於發表的網誌。但或許這也是上帝的安排,因為我老爸的經典語錄永遠都在更新,一篇網誌是絕對塞不下我所有感動的。

起初發現自己坐在巨人肩膀上,就是那天跟你經過一番僵持後,發現自己的無知而哭哭啼啼地抱怨I hate that I am。而你也是頓了頓,說:「就是因為這樣才需要學習阿,沒有人天生就什麼都會。如果什麼都會,我們為什麼又要花費時間在學習上?

但我想不只是那一次,今晚你跟我說的話,也是讓原先心情鬱卒的我豁然開朗。

多謝你給我這次主禮的機會。雖然你一直說我主持的不錯,但我仍是深感自己不足。(可能是背著我的巨人實在太強大了,不用看我整理的筆記,就可以生出很完整的對話錄)
也是在這一次的禮拜籌備中,才讓我發現,原來穩定的讀經可以給自己的心靈帶來雨後甘霖般的滋潤。常常我看著老爸,納悶你怎老是能生出這麼多感觸和智慧的言語,原來就是天天讀經的結果。哈利路亞,讚美上帝。「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句老掉牙的俚語,此時此刻,我才真正體悟它的真諦。
謝謝老爸,總是當我的巨人,讓我可以看得更遠。